70%车主消费无增长、单车年均维保产值下滑至2559元…

2025-01-15 产品中心

     

  2024年在“内卷”、“自带配件纠纷”、“产值/台次/盈利都在降”、“流量焦虑”、“4S跑路”中度过,而这些词也不出意外成了行业的年度高频词汇。

  在前不久的2024(第十六届)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现场,这些词汇也被不少同行反复提及,不同从业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,分享了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。

  比如同样是“卷”,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底彦彬认为,看似内卷的背后,其实预示着单纯的价格竞争已无法主导市场前进方向的事实;而汽车服务世界创始人&CEO胡军波作为行业观察者,则将行业的内卷细分为“内卷泥潭区、内卷规模区、内卷决胜区”三种;早早转型主攻新能源改装升级的和信行朱文明则感慨“新能源升级已进入残酷的内卷期,已进入微利期”,他甚至觉得新能源改装升级没有未来;但专注于底盘、轻改等业务的FCCPARK创始人詹斌却发现行业价格内卷可以从“客户分类、重视选品、价值增长”三方面破局……

  在这个3000+汽修人聚集的场域里,任何一个人都各抒己见,或许见解存在一定的差异,但对大环境变化走向的理解却是一致的:汽车后市场已从过去的“增长带来结构性变化”时期,过渡到了如今的“结构性变化带来增长”时期,因此从业者的关注焦点,也从以前的“关注增长”变成了现在的“关注结构性变化”,大家每一次的抉择和动作落地,也都围绕“结构性变化”而展开。

  来自多重维度的行业数据,真实记录了这种历史性变化。这次会上,依旧有来自专业的调查研究机构、以及资深从业者们在现场分享调研或实战分析所得的有效数据,披露行业现状、展现传统维保店老板的转型心经;来自不同维度的专家及行业精英继续深度剖析“轮胎底盘新增量、新媒体、新能源”的机遇和挑战……汽车服务世界将大家在会上分享的关键数据做了精心梳理,并成文与读者共享,助力读者们回顾2024年的从业点滴、理解2025年的经营环境,以便做出经营选择。

  第一种是内卷泥潭区。在泥潭区,大家都会追逐便宜,因为把价格做低是个很容易做出来的选择,但现在很多人都发现了,你的价格做得再低、都可能不够低,因为还有人能比你更低,最终被挤压的还是品质。

  第二种是内卷规模区。在规模区的内卷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占便宜,这个区域里的内卷,是老主流价格带内卷。

  第三种就是内卷决胜区。这个区域的内卷是比较高级的,大家卷的是新品价值的呈现、核心价值的呈现,大家的卷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创造一些新的主流价格带破局。

  首先,单车年均维保产值在持续下滑,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是2559元,并且70%车主消费较2023年没有增长,这是数以亿计的工单数据总结出的结果。

  其次,整个后市场产值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,累降1%;累计台次与去年持平,但超半数门店台次同比负增长,整体发展形态趋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性;

  但机会也是有的,那就是新能源。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到9.2%,进厂台次从2021年的2.8%上涨到了7.2%,这个事实我们不会忽视,这是机会。

  在今年的大环境下,大部分修理厂都唉声叹气,他们没想到怎么这么差,就连金九银十都没了。

  现在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判断,过去行业的淡季、旺季区分其实很明显,但未来可能不会了,形势不好怎么保持增长。

  2019年1月,我开了第一家店,那家店当时投了170多万,也是我们区域内最高端的门店,那家店开业赶上了拆迁,拆迁后很多人花钱就多了,买车,买车衣、脚垫等车品,当时是线年1月,我开了第三家店,因为项目价格下调加上抖音助力,我们这几家店的生意很快就起来了。

  回过头来看,一开始如果不是靠美容装潢撑着,我的机修真干不起来,“洗车转化为保养“这件事,我始终认为是个伪命题,我们一个月洗1200多台车,也不见有几台车找我们做保养,也原因是我们这方面不够专业吧。

  不管整体市场流量如何流转,我们的营利是通过每一个汽修工位来实现的,转化流量和获取流量一样重要,这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汽修工位要完成的使命。

  门店做生意,做100台车可以挣钱,做20台车也可以挣钱,区别就是具备的能力不同。

  我想对大家说,如果你有砸钱和承接客户的能力,那么你就可以做100台、200台、300台车的生意,但如果你没有,就要好好思考怎样修炼自己的内功,让自己在升单方面有更多能力,这样就可以做更少人的生意、但能赚更多的钱。

  后市场卷设备的风气越来越旺了,二手设备商也开始涌现。但我觉得一个门店所在的城市、选址、经营者的人格魅力、员工的业务能力,以及最重要的客户群体,这5个方面,才是每个门店不一样的地方。

  第三,这个设备能给门店带来什么,它是负债还是可以转化为门店生产力的资产?

  我的逻辑是,锐新所在的城市大概60万人口,汽车保有量大概15万,在这样一个城市,我们开了一家1万平的综修厂、开了5家门店,这其实需要非常大的客户量来支撑。

  我也曾经想过自己可不可以只要某一部分的客户群体,但后来发现,想只要高端用户是很难的,因为我们的地方本身就穷、没有支柱性产业,如果我只要高端客户,那就只有一个选择:关店。只留一家店,那才能这么玩,否则玩不动。

  99元小保养,在我的观念里,不是便宜没好货,我们用的是太行机油,虽然是国产机油,但这是国内唯一一个能造出Ⅲ类+基础油的品牌,所以便宜并不意味着差,仅仅是门店少挣一点。

  2024年,小拇指门店保养业务业绩实现翻番,轮胎业绩同比增长68%,在轮胎板块中,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几个现象。

  一是国际一线成,国产品牌占比慢慢的升高,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国际大品牌,国产品牌以后会有更大空间。

  二是价格毛利方面,专供轮胎很难做,因没有100万的销量,无法支撑单个模具的成本,小拇指的解决方案是借助德国的一个专供品牌,现在保持200元/条毛利。

  三是渠道和库存,可以下沉到门店,我们通过算法预测每天门店的进厂情况,从而决定库存情况,小拇指的做法是小店保持25个规格,大店保持50个规格,保证周转率平稳。

  四是C端促销,我们的观察,买3送1这种活动可以做,但是要控制频次,如果1年低于2次,能轻松实现单月轮胎业绩翻倍,如果高频促销,业绩反而下滑,所以也是劝大家打价格战要适度。

  五是b端促销,就是调动门店销售轮胎员工的积极性,这件事情是通过门店老板去执行,同时总部要建立一套激励体系,直接发福利刺激小拇指的门店员工,我们现在系统里面每天有10万次查询,每个查询都有积分,积分对应的就是红包。

  六是超级售后,指的是一年内的损伤赔付,只要轮胎出现损伤,包括意外损伤,符合我们规定的,就是半价赔偿。

  我们做过市场调研,发现其实80%的客户的真实需求都来自于查车,也就是说,80%的客户对自身的需求是不太清楚的,包括轮胎磨损、老化裂纹、鼓包等,这些都是查车才能被发现的问题。

  一个是客户进店的场景。我们有100多家店,一年进厂台次上百万,这些都是我们的机会,自然要把这个场景用好,所以我们培训员工、优化流程,目的是在查车阶段更精准的发现客户需求。

  另一个就是客户车辆不适合移动的店外场景。客户在行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,扎钉、爆胎、漏气等,都是客户的车不适合移动的时候,想要到店里去加气、换胎的难度是比较大的,需要换了备胎才能来,但大部分客户换备胎是不会换的。所以我们就上了救援车项目,现在在郑州,我们有20多辆救援车在大街小巷里来回跑,客户一有需求,我们就到现场去,免费上门换胎、补胎。

  三是高级,熟悉汽车底盘工作原理,熟悉各种悬挂特性,能够最终靠数据、角度,分析底盘背后故障,和准确判断底盘变形配件。

  一方面是它具有需求大、交付轻、竞争小、客单高易转化、有壁垒、抗周期、易管理等特点;另一方面是超7年10万公里燃油车占比超42%,新能源2万公里吃胎是通病,特斯拉5万公里后胶套损坏,底盘问题影响安全行驶,属于超级刚需项目。

  我们雄兴成功打爆底盘项目其实靠的就是葵花宝典参数图片)6步法:团队管理、设备精良、技术非常精湛、流量加持、优化流程、高薪待遇。

  第一步标准的检测方式,盘、片、液都很好检测,门槛很低,通过低检测门槛获得更高的交易空间;

  第二步专业的安装方法。轮毂轴承清理,你需要一个手电钻,卡钳附件清理,你需要一个毛刷子,卡钳安装扭矩,你需要一个扭矩扳手,这些对于大家来说投入是毛毛雨,但它所产生的价值却很高,用低投入撬动高的利润杠杆;

  第三步做到透明的产品选择。产品力是基础,价值链是前提,品牌价值增加门店生存的持久力,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内卷带来的冲击,持续创造价值。

  汽服行业的生意,过去是被客户货比三家,但现在有了抖音、京东、途虎、天猫、淘宝,只要一上线,就是被货比全国三万家。

  所以,当很多门店都在互联网、抖音上拼杀的时候就发现,买来的流量相对来讲利润会更薄,甚至有一些时候要杀价,才可以获得微薄利润。

  我们定义的FCC,是冒险者的乐园,是梦想的乌托邦,整个载体共有5000平方米,集合了共享空间/无边泳池健身房/汽车/设计/智能家居/买手店/摄影/私人预约酒馆/开放式路边酒馆/街头汉堡/身体护理等业态客户高度重合的产业,是一个可以互相引流、共享资源的地方。

  想要经营好车友社群,除了制定标准、策划活动等之外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,就是服务案例的积累。

  在整体车辆服务过程中,我们要求做好一车一案例标准,让每一个服务过的车主,都能转发案例到群内分享,这些案例会被转发到朋友圈、抖音、小红书,从而进行车友群拉新或客户资源裂变。

  通过一车一案例标准,我们积累足够的车型原创案例库,拍摄案例视频,让我们精准打造了本地独立车型的个人大IP,意在让大家说起这个车型,就知道这家门店或这个IP,自此让车友群以及店内业务源得到稳定的发展。

  50%的客户,我们超期交付,也就是超预期交付,这类客户我们会推荐合理搭配,针对性解决问题。

  没有100%的满意度,有客户流失是必然的,因为纯手工与沟通,都会产生分歧;但我们始终相信,只要有100%的努力、加上100%的自信,再加上100%的挨打要立正态度,我们的生意一定能做好。

  ☑单个品牌曝光1.4亿次,如今18-40岁年轻客户占71%,老客户也有增加

  抖音一个月本地生活曝光量1400亿,小拇指单个品牌曝光就有1.4亿次,占整个本地生活的千分之一。

  基于小拇指新媒体运营成绩单,我们得知用户端画像更年轻了,将18-40岁的客群算做年轻客户,占比达到71%,这也和新媒体运营有关系。

  另外,新媒体运营不但可以拉新,老客户也有增加。从2022年10月到今年8月,新客户翻了3.6倍,老客户也增加了69%,所以运营新媒体不会对老客户造成负面影响。

  我们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传统车里的这些项目,更换刹车片、清洗空调等进厂台次同比负增长,但在新能源车上,更换冷却液等保养需求、更换控制臂等维修需求量开始上涨显著。

  但数据同时也显示,很多修理厂可能不敢卖,像大三电只有1.8%的门店能做。也就是100个门店只有1.8个门店去做大三电;更换轮胎有56%的门店做,其他店更换轮胎怎么不能做?我认为,汽服店做新能源更换轮胎项目的门店比例,可完全达到99%,甚至100%,说明剩下的门店错过了这个机会。

  第一,准。正确的时间,做正确的事情,要有明锐的洞察力。2023年做腾势的时候我时间抓得准,第一月做了七十几万,在恰当的时间没人做我做了,所以一定要准,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。

  第二,快。先开枪,再瞄准!想干立马干,绝不拖延。不要想着是干这个还是干那个,拖延是最坏的战术,拖延是所有结果的杀手。

  第三,狠,全力以赴,ALLIN!你决定做的时候,就一定要不要命的、疯狂干进去。我拍视频嗓子都哑了,每天拍视频很累,还绞尽脑汁搞流量,对自己和团队都要狠。

  第四,卷。一定要参与卷,尽量卷,努力卷。卷执行,卷性价比,卷服务,卷品质,只要自己没死,就把对手卷死!

  我自己做新能源改装升级业务的方法心得:第一点,个性化的业务,极其依赖于新媒体;第二点,老板一定要躬身入局;第三点,选择赛道一定要谨慎;第四点,业务一定要聚焦。

  我们始终强调不要太担心新能源,当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时,如果能源系统管理方式不发生大的变革,那么骨干网撑不住。要一直到部分特定区域的发电、骨干网与储能结合在一起形成解决方案,新能源才能够继续增长。

  以家用充电桩为例,现在家用充电桩是普通3C电器,技术很简单,真正要做到智能微网的形式,去不是自动充电,而是智能充电:在电网低负荷(比如夜晚12点)时开始充电,或者反向为电网充电。若能够反向为电网充电,还能够计费、计时、计人,这个复杂度会比现在高一个数量级都不止,当时充电桩会完全不一样。

  所以,整个汽车产业未来会发生巨大的变化,但现在全世界没有谁做成功,我们也在去参加了的大量试点。

  过去这些年,汽车保有量迎来了7-8个点甚至10个点的迅速增加,不过,对标国际上与中国国情和道路设施类似的国家,我们大家都认为,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大盘在2030年之前还会逐步增长,之后会趋于更加平缓的状态。

  关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,今年的真实的情况比行业预测的还要快很多,达到了单月渗透率超过50%的状态。这种情况下,燃油车保有量在2023-2024年基本上达到峰值状态,未来新能源车占比会更高。

  从大的结构上来看,我们大家都认为10年左右的时间,也就是到2032年,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车会占据主导格局。

  2025年的第一场战役,是线上线下高度协同的营销之战。这是决定我们也可以活着很重要的核心因素之一。

  当然,营销不是生存的最底层逻辑。我们要解决营销,要先解决基础的生存问题,在此基础上做营销,才能做出更长远和更加正确的抉择和做事方法。

  我们在这个生态当中,就应该选一个生态位,并且把它占领住,形成你自己的特色特点,打造自己牢不可破的优势网,这才是你活得长久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如果我们也可以活着,同时能活得长久。最底层所有的事情都是人来做,你的营销也是要有团队去做,定位、战略等都需要人来做。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一定要打造一支高效强悍的站队,我觉得这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做到的。

  第二,乘用车平均车龄会达到7年,2027年会达到8年,意味着会有更多深度维修机会,比如底盘已经显示出更多的市场潜力;

  第三,消费者需求变化。各位明白消费者群体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,消费者心理、花了钱的人安全性、个性化、定制化的需求在一直增长,这也代表着将来车均消费有可能还会增长。

  随着内卷的持续,未来一分钱一分货不再是真理,一分价钱三分货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流。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很稳定的供应链体系,只有量大了,产品才有竞争力。

  对于汽修连锁和汽配连锁来说,在扩张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瓶颈,能否突破,核心在于企业规律。

  从连锁起步到多店复制,这两步的难度不大,很多企业也没问题,分界点在于第二个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,决定了第三阶段能否持续,汽修连锁的规模瓶颈是3亿,汽配连锁是10亿。

  在第三阶段,主要存在四种模式,一是单店少量业态,二是单店复杂业态,三是巨量投入模式,第四种是区域深耕,也就是单一业态,单一区域扩张。

  第三种模式,巨量投入模式,将若干亿体量的资金投入进去,如果时间充足,有数十年时间缓慢扩张是可行的,但是现在这一段时间点可能不具备这个条件。

  一组是国内网约车/专车的保有量。目前总量在400万,80%是新能源车,这些车每年的行驶里程很长。

  通过这组数据,我们大家可以对比看到专车的维保服务、单车产值事故率与燃油车的区别。

  新能源车过了8万公里或10万公里后,很多品类的空间是增加的。包括事故率和底盘件维修频次,事故率是因为驾驶习惯被改变,而底盘件则是因为新能源车的事故增加了,并还有一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更换,电子科技类产品更换周期天然比机械件更短。

  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个数据。北欧主要的3个国家,一年的新能源车销售在16万左右,整体销量是40万,三分之一是混动、三分之一是燃油车。尤其是挪威,现在新能源车和混动车在新车市场占有率中渗透率已超越95%,它的渗透率非常高。

  这两组数据一看完,你会发现从燃油车切到新能源车以后,整个市场保有量、单车产值、收入其实都将呈良性发展的新趋势。